(一)煤炭經濟運行基本情�
在煤炭市場需求不旺、產能建設超前、進口規模依然較大等多重因素影響下�2014年,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庫存增加,價格下滑,效益下降,企業經營壓力加大。隨著國家煤炭行業脫困政策措施實施,四季度以來市場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但整個行業運行形勢依然嚴峻�
1�煤炭產量�據快報,�11個月全國煤炭產量完成35.2億噸,同比下�2.1%。預計全年產量同比減�2.5%左右,是�200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2�鐵路運量。全年鐵路發運煤�22.9億噸,同比減�3044萬噸,下�1.3%�
3、煤炭庫存。年末,煤炭企業存煤�8700萬噸,比年初增長2.6%;重點發電企業存�9455萬噸,比年初增加1409萬噸,增�17.1%,可�24天�
4�煤炭進出口�全年全國進口29122萬噸,同比減�3580萬噸,下�10.9%;出�574萬噸,減�177萬噸,下�23.5%;凈進口2.85億噸,減�3400萬噸,下�10.7%�
5�全國煤炭價格�煤炭市場價格經歷了年初的大幅下滑�10月份以后小幅回升的過程。從中國煤炭價格指數變化看,由年初的161.8點下降到10�10日的136.2點(年內最低點),之后小幅回升至年末的137.8點,比年內低點回�1.6點,但比年初下降24點�
動力煤價格,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年末山西北部大同地區上站�375-385�/噸,同比下降65-70�/噸;秦皇島港平倉價510-520�/噸,下降120�/噸;廣州港提貨價�575-585�/噸,下降140�/噸。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全年平均為523�/噸,下降66�/噸�
煉焦煤價格,8月份之前明顯下降,之后基本維持平穩,部分品種略微上漲10-20�/噸。年末價格平均比年初下降250-300�/噸�
6、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全國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4682億元,同比下�9.5%,與“十一五”時期年均增�26.7%相比回落�36.2個百分點。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2598億元,同比下�10.9%�
7、行業效益��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2.74萬億元,同比下降6.6%;企業利�1104.5億元,同比減�871.9億元,下�44.4%,與2012年同期相比下�64.2%;虧損企業虧損額683億元,同比增�61.6%;企業虧損面70%以上�11月末,企業應收賬�3872億元,同比增�12.8%。大部分煤炭企業經營困難,一些企業減發、欠發工資問題突出�
(二)影響行業經濟運行的主要原因分析
1、煤炭需求減�。一是主要耗煤行業消費下降。經濟增速放緩,主要耗煤行業產品產量增幅下降。根據主要耗煤產品產量測算,電力、鋼鐵、建材三個行業耗煤同比下降3.4%�1.4%�1.1%�
二是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據國家能源局預測�201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預計從2013年的9.8%提升�11.1%,煤炭比重從66%下降�64.2%,減少了煤炭消耗�
三是能源消耗強度降低。隨著科技進步,國家大氣環境治理力度加大,全國單位GDP能耗在2013年下�3.7%的基礎上�2014年又下降4.8%�
2�煤炭產能超前問題突出�2006年以來,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累計投�3.27萬億元。截�2013年底,累計新增產�26億噸,在建產能超�11億噸,產能釋放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3�煤炭進口規模依然保持高位�2014年,受世界煤炭市場產能過剩,國際煤價大幅下降的影響,我國煤炭進口繼續保持了較大規模,�2011年以來已連續四年凈進口量超�2億噸,占國內煤炭消費�8%左右�
4�深層次矛盾逐步顯現�前幾年的高速發展掩蓋了煤炭行業在長期發展中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當前經濟下行,這些矛盾逐步顯現,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行業發展困難的加深,矛盾將更加突出,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經濟結構不合理�2014年底全國煤礦數量1.1萬處,平均單井生產能�30萬噸左右。小煤礦數量多、產量低,安全事故占70%以上,一些小煤礦仍是非機械化開采,改造起來難度大,有的根本無法改造。近幾年組建了一些大集團,但�4家企業的產量比重25%,生產集中度低沒有實質改變。多數企業相關產業發展滯后,煤炭深加工轉化面臨諸多問題�
二是人多效率低的問題依然突出。據第三次經濟普查數據,2013年底煤炭產業從業人員611.3萬人,按�36.8億噸產量計算,人均產量只�602�/�.年,與美國和澳大利亞人均產量1萬噸相比,其差距依然較大�
三是行業發展不平衡加劇。產量增量、利潤向資源條件和運輸條件好地區和大企業集中,資源稟賦不好、負擔重的老企業更加困難�2014年前11個月,前10家煤炭企業利�744.6億元,其中神華集團利�601億元�
四是體制機制約束依然存在。行業管理弱化,企業考核機制不健全,國家支持煤炭行業發展的政策執行不到位,煤炭市場化改革依然存在障礙;企業負擔重,分離辦社會難,衰老報廀扭虧無望的煤礦退出機制不完善�
當前煤炭經濟運行中遇到的困難是多因素的耦合,是發展中的問題,是結構調整的陣痛,必須抓住機遇,加快轉型,克服困難,重新獲得更大的發展�
(三�2015年煤炭市場預�
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2015年世界經濟復蘇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國際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以及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的影響在不斷加大。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在新常態下,煤炭行業也將進入需求增速放緩期、過剩產能與庫存消化期、環境制約增強期和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期�
從需求看�2015年我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國家調控能源消費總量,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單位GDP能耗,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降低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能源結構將進一步得到優化,煤炭需求強度進一步降低�
從供應看,一方面,我國煤炭產能已經超�40億噸,在建規�10億噸以上,煤炭產能釋放壓力加大,全球煤炭市場產能過剩,煤炭進口仍將保持較大規模;另一方面,國家嚴格治理違法違規煤礦生產建設、治理不安全生產、超能力生產和限制劣質煤生產與消費,煤炭產量盲目增長的勢頭將得到遏制�
預測2015年,全國煤炭市場供求關系將逐步得到改善,但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市場供大于求的態勢還難以根本性改變,企業經營的壓力依然較大,行業運行形勢依然嚴峻�
摘自:中國能源網